基于两种视角的声乐作品风格多样化探讨

一、审美文化视角下看声乐作品的多样化

文化需要审美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而今声乐作品也需要人们持审美态度对其进行欣赏,而声乐审美也开始从艺术领域的精英文化转为受大众喜爱的大众文化。

首先,声乐作品多样化具有一定审美价值。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借助于音律、节奏等来引起听众们的心灵共鸣。每一种音乐都有属于自己风格的情感和表达,不同音乐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感受,有些欢快、有些则低沉,这就是音乐的审美价值。声乐作品是不同艺术家表现出来的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二度创作,从而赋予音乐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和精华。声乐艺术表演正是如此,声乐演唱者从艺术家声乐作品中领悟到不到的艺术涵义,对作品有着不同的审美概念,表演出来的形式自然不同,每种作品被声乐演唱者演绎后都将拥有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来凸显自己的艺术风格。

其次,多元化风格的独唱声乐作品的社会价值。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形式越来越倾向于独唱作品,不少艺术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音乐灵感和思绪释放出来,为人们提供出不同层次的声乐独唱作品,从而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市场,也丰富了社会音乐文化。从天才到初学者、从艺术家到大众,都可以在这些优秀的独唱声乐作品中找到相应的社会共鸣,从而引发社会不同阶层的社会效应。正是因为人们对声乐作品的欣赏,才推动了全民社会音乐的繁荣发展。也正是因为多样化的独唱声乐作品,才给予社会上不同阶层人在这种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一些平台来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音乐需要多元化发展,社会也需要多元化发展,因此才会有了西方古典音乐的贵族声乐作品,才会有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才会有了具有田园风格的欧洲声乐作品。由此可见,人们对不同风格进行审美,才能无形中推动了社会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

二、文化教育视角下看声乐作品的多样化

声乐艺术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与其他艺术分支共同构成了社会大众文化。声乐艺术并非自然延续,只有借助于一定教育手段,才能在社会不断发展中传承下去。
首先,多样化的声乐作品有助于音乐人才的培养。声乐艺术需要靠不同时期的音乐人才才得以传承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也需要如此,通过音乐高校毕业的音乐人才及经验丰富的声乐艺术歌唱家来发扬光大。从上世纪初期到如今,已有不同唱腔、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声乐艺术家出现在我国社会上,并且带给大众许多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为丰富我国大量多元化声乐作品做了良好铺垫。对此,各大音乐高校更应该注意对音乐人才的声乐训练,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声乐学习观,为社会声乐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出色的艺术人才。

其次,多样化的声乐作品有助于音乐素质的提升。声乐作品的多样化一方面是由于作品本身的特点不同,另一方面就是声乐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不同。而不同素养、不同水平、不同境界的声乐艺术演唱给听众的感觉迥然不同。具有较高修养及较高声乐审美的声乐演唱者会赋予声乐作品第二次生命,借助于自己的高超声乐技巧和情感表达来诠释出更令人深刻的声乐作品;反之,只有音乐理论及声乐演唱基础的人只能带给听众一首完整的“歌曲”,而不能带给听众艺术盛宴的享受。声乐作品的多样化同样要求声乐演唱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音乐素质,为演绎多种出众的声乐作品打基础。

三、结语

从两种不同的视角对声乐作品多样化进行分析,可以弥补以往单一角度分析声乐作品的不足,从而保证声乐作品多样化研究的客观、完整。总之,如同音乐艺术作品的发展历程一样,风格愈发多元化的声乐作品在推动声乐事业前进的同时,给所有声乐艺术表演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行声乐作品演绎时,不但要展现出扎实的声乐基础,还要表现出较高的音乐素养,一步一个脚印提升声乐演唱水平,为实现今后的声乐表演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