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热情》为例浅析贝多芬创作及奏鸣曲特征

一、贝多芬及他的创作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把古典主意与浪漫主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后世的人们把他尊称为乐圣。他毕生的创作涉猎了各类的音乐作品。他的创作尤其体现了他那性格的伟大之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时代思想的进步。在他的音乐创作里,十分重视两个矛盾点之间的突出关系,并要求这两个矛盾所对应的音乐形象在相互斗争中最后得到融合和统一。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发展了前辈们的优秀创作,并把当时法国大革命中的英雄调性运用到其中,从而作品被赋予了更强的时代气息和民族感觉,最终使古典主义这条大路通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贝多芬对奏鸣曲的这一次大的改变,是对陈旧规条的一次挑战,并大范围的对其进行了自由的延伸,它的机能被大大的施展。在他的三十二首奏鸣曲之中,每个乐章的顺序并不是像之前古典奏鸣曲的结构那样一快一慢的把两个主题在基调方面的关系组织起来的,每一个不同的主题之间的关系在同一个乐章之内都是自由的,并且扩充了连接每个主题和每个小段落的句子,使它们更富有生气,从而展现它们更大更独立的音乐价值。

二、《热情》奏鸣曲之解析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天才所获得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这首奏鸣曲宏伟的规模,磅礴的气势,高度奋发的热情兼收并蓄于其中,迸发了贝多芬热情而伸长的呼喊,正是他对那一时代的认识和感触。《热情》奏鸣曲通过对音乐形象的深刻而生动的描绘,把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人民的反对封建,反对侵略的英雄形象展现了出来。其艺术形式的完美,充分体现了那一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的成熟,也表明了他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真挚的热情。

《热情》奏鸣曲的音乐从第一个音符至最后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强烈的感受,不管是犹如巨浪般涌现的热情力量,亦或是如玉石般纯净的心灵深度,都体现着属于贝多芬自己的特质。《热情》奏鸣曲以其形式的完美,结构的无比完整,以及灵活的脉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而其中的f 小调的调性是贝多芬的“阴暗的超人式激情”的代表,这种调性真正体现了代表贝多芬的激动的音乐。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巨大的戏剧性的发展用以简单的材料展现,表现了积极探求的英雄形象。第二乐章刻画了英雄的凝神思索,并陶醉于对美妙理想的憧憬的情景。第三乐章在紧张热情的气氛中,英雄坚毅顽强的反抗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抒发。总之,《热情》奏鸣曲以其紧密的结构,灿烂的演奏技巧奠定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地位。作品几乎从第一个音符至最后一个音符都是在描写在黑暗邪恶的势力下英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并且在斗争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直至最后的悲惨死亡。然而,悲剧性的结局并意味着沮丧和失望,而是更加振奋人心,使人们变的更加坚强。

三、奏鸣曲创作特征

《热情》奏鸣曲的诞生和其发展潜力都来自三个不同特色的小动机,也就是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三个动机。第一个动机是由f 小调双手八度低音区的主三和弦分解音调奏出,悲剧性的色彩油然而生。第二个动机的颤音乐句具有鲜明的探索意味; 第三个动机与《第五交响曲》中“命运叩门”动机的形象尤为相似。这就是呈示部中的全部材料,也是整首奏鸣曲的基础所在。贝多芬除了把古典奏鸣曲结构合理的吸收之外,又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了更大程度的创新。

(一)巧妙的运用引子。贝多芬赋予了引子以新的意义,就像音乐会序曲或歌剧序曲一样,引子往往作为前言或相对独立部分对所述音乐内容作一简略概括,并暗示、启发、过渡、说明等。

(二)不反复呈示部。我们知道,在对古典奏鸣曲呈示部进行分析时,往往都会以第一个反复记号为准,第一个反复记号之前的全部内容都为呈示部。

(三)连接部、展开部和结束部的充分独立性。贝多芬对于展开部、连接部和结束部进行了新的创新,他们的篇幅和艺术高度,都是前人所不能达到的。

(四)尾声。尾声的空前发展不仅表现在篇幅的拉长上,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尾声也被贝多芬赋予了相对独立的意义。他把主部、副部的音乐材料加以引用,对尾声作混合性发展,并给尾声冠以更具体化的内容。

贝多芬的音乐是前辈音乐大师们艺术创造的成果的集中体现,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巴赫的哲理性都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了体现和发展,海顿的谐谑性,格鲁克歌剧的戏剧性,以及莫扎特深刻人微的抒情性也可以在他的音乐中看到,就是在汲取这些前人优秀精华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音乐风格。贝多音乐创作是无比苦难的,但他却给全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他的一部部杰作犹如一盏盏灯塔,为全人类的团结、进步贡献出了不可磨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