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3月30日下午,波兰诗人亚当·扎嘎耶夫斯基(Adam Zagajewski)在广州领取了第九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本次颁奖活动由星河湾集团、星河湾艺术中心和《诗歌与人》主办,波兰共和国大使馆和中国社科院《世界文学》杂志联合主办,广州图书馆、网易艺术频道、波兰书会、《中西诗歌》杂志协办。

扎氏堪称大师级诗人

1945年6月21日,扎嘎耶夫斯基生于今属乌克兰的利沃夫。二战后全家迁回波兰。青少年时期在西里西亚小城格利维采度过,毕业于亚盖隆大学哲学系。他的诗歌创作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是波兰“新浪潮”诗歌的代表人物。1982年移居巴黎,2002年返回波兰,现居克拉科夫,春秋两季在美国高校任教。至今已出版诗集有18种,散文、随笔11种。

亚当·扎嘎耶夫斯基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师级诗人,米沃什、布罗茨基、苏珊·桑塔格等对他赞誉有加。他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至今所获奖项有:1975年获科希切尔斯基基金会国际文学奖(Nagrod Kocielskich)、1988年获纽约绿色回声奖(Echoing Green Prize)、1995年获纽约古根海姆奖学金(Guggenheima)、1996年获斯洛文尼亚瓦伦西亚国际文学奖(Vilenica)、2000年获托马斯·特郎斯泰拉斯奖(Transteras)、2002年获慕尼黑霍斯特·边克奖(Horst Bienk)、2004年获美国《今日世界文学》颁发的诺斯达特国际文学奖(International Neustadt Prize)、2010年在意大利特雷维索(Treviso)获欧洲诗人奖。

扎氏那首带着忧伤和亮光的《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为人们广为传诵。他在中国目前已出版两本诗集,其中之一为乌兰翻译的《扎嘎耶夫斯基诗选》。

大师首次访华欣然领奖

面对中国的《诗歌与人》杂志社颁发给自己的“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亚当·扎嘎耶夫斯基欣然接受了这份来自东方世界的礼物,并应诗人黄礼孩之邀首次访华,于3月30日在广州星河湾·海怡半岛酒店领取第九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30日下午的颁奖典礼上,在给获奖诗人的授奖词这样写道:“亚当·扎嘎耶夫斯基的诗从个人的生存境遇出发,从历史和记忆中汲取力量,并不回避世界的残缺和黑暗,而是让我们从残缺的世界里辨认出善和光明。他秉承伟大的波兰民族精神和历史遗产,以诗人的想像力和感受力,在苦难经验和受伤的文明中承担起道德的责任。他是波兰伟大诗歌的继承者,是波兰优秀的知识分子传统精神遗产的继承者。他为当下社会普通的生存困境发声,为历史真相做见证。他忧虑过去又介入现实的诗歌写作,充满了道德的重负。他的感召之处在于,拒绝被黑暗和仇恨摧毁,并始终葆有一颗诚实、悲悯、自由的心灵。同时,他还听从来自诗歌丰富性的另一重召唤,他的诗歌充盈着动人的细节,境界开阔,意象灿烂。他那慰藉无望心灵、弥补破碎世界的灵魂将持久地跃动在人性的天空,散发出内在神性的光芒,召唤我们走向更高的生活。”

亚当·扎嘎耶夫斯基宣读了两千多字的受奖词,“诗歌激励我们,让我们抖擞精神,恢复我们的童真,但与此同时也不允许我们忘记什么是困难和痛苦。”这样的句子赢得现场中国诗人的热烈掌声。

眼光独到的民间奖项

作为世界顶级诗人,亚当·扎嘎耶夫斯基先生荣获此奖,无疑又为本来就富有影响力的诗歌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99年11月,诗人黄礼孩在广州创办《诗歌与人》诗刊。该刊的办刊理念是做别的诗刊不做或遗忘的部分,竭力呈现一个不重复的诗歌现场。15年来,该刊已经出版将近40期,已成为中国民间诗刊的品牌。

2005年设立的“诗歌与人·诗人奖”(2014年更名为“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旨在发现和推出在漫长岁月中,坚持创作并源源不断写出光辉诗篇的诗人,意欲让更多的人沐浴诗歌的精神,为人类的思想和心灵的丰盈做出最大的努力。至2013年5月,已颁出八届诗歌奖,中国诗人彭燕郊先生、张曙先生、蓝蓝女士、东荡子先生获此殊荣,另外有葡萄牙诗人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先生、俄罗斯诗人英娜·丽斯年斯卡娅女士、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先生、斯洛文尼亚诗人托马斯·萨拉蒙先生问鼎该奖。其中,第六届“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的获得者特朗斯特罗姆先生,其在获奖半年后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彰显办刊者独到的眼光。

(小文)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想想六月漫长的白天,
还有野草莓、一滴滴红葡萄酒。
有条理地爬满流亡者
废弃的家园的荨麻。
你必须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你眺望时髦的游艇和轮船;
其中一艘前面有漫长的旅程,
别的则有带盐味的遗忘等着它们。
你见过难民走投无路,
你听过刽子手快乐地歌唱。
你应当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想想我们相聚的时刻,
在一个白房间里,窗帘飘动。
回忆那场音乐会,音乐闪烁。
你在秋天的公园里拾橡果,
树叶在大地的伤口上旋转。
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和一只画眉掉下的灰色羽毛,
和那游离、消失又重返的
柔光。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波兰)亚当·扎嘎耶夫斯基

黄灿然 译